大家都知道,日本的語言中,充斥著大量的外來語。
大概很少有一個國家,可以在自己的語言中引用如此大量的外來語。
大家可能會聽到:
「古代日本自中國輸入中文字,作為日文的形體基礎。」
「近代日本啟蒙時期後西化革新運動,大量輸入西洋的文物和著作。」
「戰敗後,日本大量吸收美國文化,美語成為日本人又敬又畏的語言,直接反映在日本人的語言上。」
…之類之類的。
這是最一般的講法,任何一個教日文的老師,都會這樣跟你講:「日本有大量的外來語」。
但是!狗兒有不同的意見。
為什麼?
大家都知道,日文的表記有平假名、片假名之分。
一般的狀況下,都是使用平假名加上漢字來寫作的。
但是當用於外來語的時候,日本人約定俗成,都使用片假名來記述。
因為紀錄的方式完全不同,因此日本人可以清楚地意識到:「現在這個詞是外來語」。
所以不容易發生混淆。也因此這個原因,使得日文的外來語特別的醒目。
即使是只學過一點皮毛的人,都可以很大聲的叫囂說:「タイム 是外來語啦!是從英文的 TIME 翻譯過來的。」
那其他的國家,好比美國,難道就沒有外來語嗎?
錯!當然是有的。
別忘了美國是民族熔爐,美國的外來語多得可怕!
英文、德文、法文、荷蘭文、中文、日文,簡直就是大雜匯。
不過,因為美語在表記方面,無論任何語言都沒有顯著的差異。
因此我們在讀美語的時候,不會特別意識到這個詞是西伯來文,還是這是德文,法文。
好比之前提到過的 SOFA,光字面上看並無法辨認這是法文還是英文,就是一個例子。
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中文上面。
由於中文的表記並無不同,一個外來語有得時候字詞用久了,可能十年八年就變成普通的中文了。
因為這些詞,看起來與一般中文無異,因此我們在使用上,不會特別意識到這個字是來自於英文、法文、或是日文。
比如說:「他講話很有系統,邏輯概念很好。」
一般人不太會注意到系統是英語的 system,邏輯來自於法語 logique,概念來自於日文概念(がいねん)。
例如:「我刷卡買了一件時髦的迷你裙。」
可注意到,其中卡是英文 card,時髦是 smart,迷你是 mini ?
又例如:「我今天早餐吃牛奶土司,中午吃 7-11 便當。」
其中土司是法文,便當則是日文外來語。
其他像是:黃頁(yellow page)、白皮書(white paper)、做愛(make love),黑函(blackmail),臉書(facebook),人氣(人気)、拉麵(ラーメン)、殘念(残念)、組合(組み合い)、取消(取り消し)………像這樣的例子,不勝枚舉。
因此,不是日文外來語多,中文外來語少。
而是日文的外來語表記很明確,中文的外來語表記不明確。
這些片假名因為表記明顯,使得外來語即使是經過了 100 年,依然是看得出外來語,不容易跟原生的日語混淆。
進而使得日文老師每次都要來這麼一句:「日文的特色就是大量的外來語」。
就是這麼地簡單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