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際上狗兒本身推 Dropbox 很久了,不過總是推不起來。
因為身邊周圍的人,總會用各種理由來搪塞。
好比,
「現在很忙。」(大哥,誰不忙?)
「我『依妹兒』給你比較快啦。」(大姊,所以妳認為 20 年前的東西叫做快…)
「還要申請帳號好麻煩。」(申請 Facebook 的時候怎麼都不嫌麻煩?)
「我不會用。」(…你真的用過了嗎??!!)
很難想像,這樣方便、這樣直覺、又這樣革命創新的服務…推行起來居然飽受阻力。
其中原因很耐人尋味,狗兒個人認為,「語言」絕對是個障礙。
怎麼說呢?
截至目前 2011 年 7 月 1 日為止,Dropbox 尚未提供中文的語系檔案。
說起來還蠻奇怪的對吧,現在 2011 年了,翻譯一個選單應該有什麼難事?
但是中文版就是遲遲不肯出來。
實際上連其他國家的語文包(法、西、日等)都是最近才出的。
語文遲遲不肯推出的原因嘛…狗兒猜測是怕一下湧入大量的使用者,成長過速,把系統給拖垮了。
大家都知道 Dropbox 這種服務,需要非常恐怖的頻寬和儲存媒體才可以達成,所以在硬體建構階段,就先暫時用語言障礙這種方法,來柔性阻斷某些國家的使用者。
就這一點來說,狗兒認為 Dropbox 就甘心ㄟ!
起碼只是用語言而已,真要用的人看英文還是可以通。如果是用過濾 IP 方式來阻擋的話,那就真的令人很不爽。
狗兒給予 Dropbox 高度肯定!
或許有人會問,沒有中文有差嗎?Dropbox 不需要懂英文也可以用。
對,是沒錯啦…不過很多人都有
英文恐懼症呀。
這裡講的英文恐懼,與英文成績好壞無關,而是很多人光看到英文選單,立刻就打退堂鼓。
有些人可能英文很好,但是依舊有英文恐懼。
這是人類大腦對於不想做的事情的一種自我保衛機制使然。
雖然大家已經學了 20 年的英文,怎麼說也是有個中高程度的水準,但是潛意識裡「讀英文」依舊是個很恐懼的事情。
這種恐懼可能回溯至國中,甚至是國小當時,被迫學英文的慘痛回憶。
除了英文選單是個很大的阻力之外,另外沒有俗稱也是一個很大的阻力。
所謂的俗稱,不一定是官方的,也不一定是中文的,而是使用者約定俗成的一種暱稱。
沒俗稱也造就推廣困難啊。
例如,以前 Facebook 剛出的時候,很難推。後來被取名叫「臉書」「非死不可」後就爆紅了。(Facebook 原意指名冊的意思,有照片那種。)
Windows XP,很難推。後來被人暱稱「插P」「幫我灌插P」大家就朗朗上口。(XP 是 eXPerience 的意思,意指 Windows 全新體驗。)
Skype,很難推。「史該屁」「史該屁」大家就朗朗上口。(官方正確讀音為 / sk'ɑipʊ/ ,有興趣的人可以撥打 echo123 聽聽看,各國的發音都是一樣。)
Youtube 也是,很難推。不過大家叫「U 土必」之後,現在也是很高知名度。(原文是 You + Tube 兩字組成,tube 是管子的意思,美國俚語中指電視或映像管,故 Youtube 意思為你的電視機。)
可見只要
夠台、
夠有力,接受度自然就高。例如,嗯…「U 土必」。(汗)
每次狗兒跟人講「Dropbox」「Dropbox」,大家都一頭霧水,聽不太懂。
若說「保管箱」嘛…又有點脫褲子放屁,更顯得自己愚蠢。
狗兒認為,Dropbox 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比較台的稱呼,因此造成推廣的困難。
一定要有人創造一個大家可以記憶的台味名字,才可以跨出第一步啊!(指!)
所以從今天開始,Dropbox 就叫做…
「豬肉巴士」吧!
大家一起來 搭巴士 推廣吧。